English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研讨会综述

1998-04-24 来源:光明日报 李亚彬 我有话说

由北京出版社和国家“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课题组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首都哲学界的黄楠森、庄福龄、陈先达、陈筠泉、李景源、崔自铎、王锐生、马绍孟等专家学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有关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与会者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著作进行整理、注释;第二个层次是对这些著作进行述评;第三个层次是提出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看法。目前,经过二十年的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在我国作为一门学科已建立起来,时代要求我们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与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要避免单纯从历史出发,而要面向现实,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要关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关注当代世界各种思潮,要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流派,从中汲取可资借鉴的成分。

关于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与会者认为,邓小平理论对于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哲学基础,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指引我们改革开放、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实现腾飞的伟大旗帜。无论从“左”的方面,还是从右的方面,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思想倾向,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中都是有害的。“不丢老祖宗,发展老祖宗”,邓小平本人采用这一生动语言,深刻揭示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历史渊源关系、源头活水关系。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找到邓小平理论的源头活水;而从邓小平理论身上,我们更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研讨会上,与会者对由黄楠森、庄福龄、林利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马克思主义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会者认为,该书全面系统地叙述和评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萌芽、形成、发展的历史,阐明了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哲学贡献。该书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介绍的流派多、分析切合实际,在总体上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貌。

据了解,该书为国家“七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共计400万字,由57位作者共同承担,由北京出版社于1989—1996年陆续出版,第6、7卷和第1、2、3卷分获1991年和1994年优秀著作特等奖,全书获1997年“五个一工程”奖和吴玉章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